色彩绚丽的背后,是文化之味。像“东方既白”,描述破晓时分的景象,《赤壁赋》中写“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”,可见曙光之色;又如“紫蒲”,本是长在水岸边的菖蒲,一句“紫蒲生湿岸,青鸭戏新波”,画面感十足;再如“天青色”,给人以雨后初晴、碧空如洗的感觉,“雨过天青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。中国人用独特的方式定义色彩,在精致与精妙之间书写浪漫。充满想象的色调,诗意曼妙的名字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,耐人寻味、意味悠长。
有人说,色彩是一种文化基因。中国传统色既契合天地万物的自然,又被赋予人文审美的旨趣,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。比如“纁黄”,名字出自《楚辞》,描述了黄昏时分太阳落地平线时的天色,古人认为此时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,有了“昏礼宜昏”之说,后来“昏礼”逐渐变为“婚礼”。黄昏色彩的映射,道法自然的理念,融入了人们对新人开启新生活的期待。可以说,饱含独特韵味的色彩,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,又于无形中系紧情感上的纽带、强化文化上的交融。
以色彩为载体形成的文化连接,何以产生共鸣?融入日常、走进生活,至关重要。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,如今渐成风潮,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。扎染研修活动,教人体验“布里生花”,感受非遗魅力;推出创意设计,一些玩偶、扇子等“染上”青黛,成为备受欢迎的“单品”;借用扎染艺术点缀衬衫、头巾等衣物,穿在身上、美在心里……当色彩表达巧妙地走进生活,当古朴与新潮相遇,古老的正在变成当代的,生机勃发。更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,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,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大放光彩。
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,而创新创造就包括科学运用新技术、新手段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:“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,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、信息化转型,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。”以编纂出版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为例,收录的每幅古画,力求在笔墨神韵等方面接近原作,很多成果也实现了数字化。丹青不老,当文化珍品借助科技实现“活色生香”,人们看到的不只是色彩、线条、写意、情怀,更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多元化呈现、时代化表达。持续激发创意灵感,不断丰富表现形式,为文化创新插上科技翅膀,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还会更充分涌流。
贾雪飞:学术人生不设限——谈樊树志教授及其《重写晚明史》在哪下载安装?官方辟谣“牛肉面汤里发现疑似动物头”好用吗?
作者: 翟哲政 2024年11月16日 05:47635.82MB
查看477.36MB
查看3.5MB
查看877.54MB
查看
网友评论更多
142梁琬翰o
利空,黄金下跌➎🎄
2024/11/16 推荐
187****2286 回复 184****638:公司悬赏鼓励员工谈恋爱⏸来自昆山
187****171 回复 184****2968:【理论学术动态导读】沈颖尹:高质量发展呼唤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👅来自赣榆
157****6004: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⚪🔙来自七台河
4744宋凝时452
布列斯特合约:妥协或者叛卖?🚣📭
2024/11/15 推荐
永久VIP:司法部发布第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🔝来自固原
158****4438:三亚水上“美容师”守护碧水迎盛会🛴来自菏泽
158****879 回复 666👧:世界各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经验🍟来自淄博
464黄超程bc
促进中法人文“双向奔赴”,互联网如何架桥铺路?💠🚅
2024/11/14 不推荐
尉迟琰纯em:感觉我女朋友要有男朋友啦!💄
186****4282 回复 159****9780:两个外国小哥的“内蒙古情缘”🐞